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制度

一、目的和依据

为了鼓励境内自然人、法人和其他组织向博物馆捐赠,规范博物馆受赠活动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》和其他有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,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。

二、适用范围

向博物馆捐赠财产(包括资金、实物、技术、劳务以及其他财产)以及捐赠财产的使用和管理,适用本办法。

三、捐赠人和受赠人

境内自然人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(以下统称捐赠人)可以向博物馆捐赠财产。捐赠的财产应是捐赠人有权处置的合法财产,博物馆为受赠人,负责捐赠的接受、使用和管理工作。

四、捐赠方式

捐赠人可以向博物馆无条件或附条件地捐赠财产。其中附条件捐赠财产的,博物馆可以与捐赠人商谈约定下列条件:

(一)为捐赠项目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者签字仪式;

(二)为捐赠人在博物馆纪念册中做宣传介绍;

(三)授予捐赠人在博物馆展区、展项等冠名权;

(四)捐赠人与博物馆协商确定的其他条件。

五、捐赠程序

博物馆捐赠按照下列程序进行:

(一)捐赠人向博物馆提出捐赠意愿;

(二)博物馆与捐赠人协商有关捐赠具体事宜,签订捐赠协议,明确捐赠财产转移等事项

(三)博物馆按照有关规定,为捐赠人办妥有关手续。

六、捐赠财产价值的确定

捐赠财产需要计算价值但又难以确定的,由博物馆与捐赠人协商确定;必要时,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对捐赠财产进行评估。

七、对捐赠的奖励

博物馆可以根据捐赠人对博物馆的贡献大小,对捐赠人以授予荣誉称号、颁发荣誉称号等方式进行奖励。

对捐赠人授予荣誉称号或者进行公开奖励的,博物馆应当事先征得捐赠人同意。

八、对协助捐赠的奖励

对协助捐赠人向博物馆捐赠财产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,博物馆可以给适当的奖励。奖励资金不得从捐款财产中出。

九、优惠措施

捐赠人向博物馆捐赠财产,其所得税的税前扣除,按照国家税收法律、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。从境外向博物馆捐赠的实物,涉及进口关税、进口增值税事宜,由博物馆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。

十、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

博物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建立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制度。

捐赠的财产应当用于博物馆建设、文物保护学方面,但捐赠人与博物馆就捐赠财产有约定用途的,博物馆应当按照约定用途使用,不得擅自改变;确需改变用途的,应当征得捐赠人的同意。

十一、财产管理

博物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,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;对受赠财产,应当向捐赠人出具合法、有效的收据或者凭证。

对以资金形式捐赠的财产,博物馆应当将资金划至规定的银行账户。对以实物形式捐赠的财产,博物馆应当以实物登记造册,妥善保管。

十二、监督

博物馆应当将每年将受赠财产的使用、管理情况向本级文物部门报告,并接受有关部门的财务审计、行政监督和监察。

捐赠人有权向博物馆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、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。对于捐赠人的查询,博物馆应当如实答复。

博物馆应当公开受赠情况说明及受赠财产的使用、管理情况,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。

十三、施行日期

本办法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。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吴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