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风博物馆举办学术研讨会,专家学者纵论古陶文明与爱国主义
2023年12月26日,深圳市罗湖区惠风古陶博物馆举办“中华古陶文明与爱国主义教育”专题学术研讨会。与会专家学者对该馆馆藏文物及其文化情怀给予高度赞誉,他们认为,古陶器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,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,希望该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,进一步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,推动学术研究及博物馆建设再上新台阶。
馆藏文物填补空白
惠风古陶博物馆创始人、顾问韦虎江介绍了与古陶结缘及创办惠风博物馆的历程。他说,该馆现有注册文物645件,其中24件(套)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,44件(套)二级、198件(套)三级,涵盖仰韶、马家窑、齐家、红山、良渚、大汶口、龙山等各种文化类型和各个朝代。该馆曾举办“秩秩薪火,万年华夏——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物证展”及系列讲座,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原深圳市文管办副主任、古陶瓷专家刘涛说,深圳以陶瓷收藏为主的民营博物馆数量达十多家,而惠风古陶博物馆专注于收藏古陶器,在全国都很少见,可谓填补了文物收藏和民营博物馆的一项空白。他认为,惠风博物馆的收藏时间跨度大、地域广阔、脉络清晰、系统性强,更加突显其价值和意义。
深圳博物馆原馆长、研究馆员杨耀林也是惠风博物馆开创与成长的见证者。他说,陶器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实物资料,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与旧石器时期的分水岭。每个地域及时期的文化都有自身特色,深圳咸头岭出土了大量彩陶和白陶,以波浪纹饰为主,有7000年历史,是珠江流域史前文化的代表。杨耀林说,惠风博物馆藏品涵盖面很广,有待进一步研究,发掘历史价值,是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。
华夏万年文明互鉴
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、研究员吉笃学说,陶器是伴随人类发展进化的核心器物。作为成器,陶器在中国起源最早,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迄今已有2万年历史。目前确定的全球史前考古有六大中心,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占据其二。瓷器兴起后陶器逐渐没落,但惠风博物馆仍然收藏了这个时期代表文明顶峰的陶器藏品,独具慧眼、令人钦佩。他认为陶器是文物考古的重要判断指标,很有研究价值,惠风博物馆的收藏涵盖各种地域类型和历史跨度,值得深入研究。
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部主任黄阳兴博士说,惠风博物的收藏蔚为大观,在南方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。他建议该馆从文明互鉴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展陈质量。他说,世界古陶文明呈百花齐放的局面,古埃及、古希腊、波斯文明的器物也值得借鉴和参考,从世界文明的视角看中国文明的发展,可以开阔视野,让市民观众了解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进程,及其与中华文明的关联,对爱国主义教育也很有意义。
杨耀林曾参加1988年马来西亚“环印度洋太平洋考古大会”,提交有关咸头岭文化的论文,展示咸头岭出土彩陶图片,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。吉笃学说,陶器的演进过程可以概括成古代技术发展史,也为瓷器的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。他说,当年发掘大地湾遗址,8000年前的彩陶出土时特别鲜亮,令人叹为观止。
爱国主义义不容辞
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蒋斌说,《爱国主义教育法》即将实施,这个研讨会恰逢其时。古陶器与中国文明相伴而行,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,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媒介。他建议惠风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优势,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,形式更加多样,吸引更多观众,并通过文创等形式与观众形成互动。
深圳市古迹保护协会秘书长曹伟说,博物馆的建设应该以文物收藏为主,他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民营博物馆的支持,民营博物馆本身也要加大宣传力度。
深圳市政协联络委主任、广东省文联副主席、深圳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李瑞琦,原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、海洋局副局长梁俊乾,原深圳市委党校副校长、深圳市社科联副主席王世巍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。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切忌贴标签、空洞化,惠风博物馆的古陶收藏就是最好的教材,应该通过开发文创产品,吸引更多的观众,特别是中小学生。
李瑞琦强调,深圳应该以考古发掘和文物收藏增强文化自信,正如他在《传奇深圳》歌词中所写的:“咸头岭寻觅着古老的容颜,大鹏所城珍藏波涛的勇敢,中英街卷起的历史云烟,都化作罗湖桥曾经承载的思念。”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